欢迎访问黑料吃瓜网

10年专注吃瓜

吃瓜质量有保 售后7×24小时服务

24小时咨询热线:4006666666
您的位置:首页>>吃瓜动态>>正文

吃瓜动态

沙漠里养海鲜、种水稻新疆如何逆天改命成鱼米之乡??反差婊吃瓜黑料合集万里长征

发布时间:2025-06-14 点此:21次

  如果用卫星图俯瞰新疆,就会发现它的主色调是苍黄色。中国第一、第二两大沙漠盘踞其中,沙漠戈壁占全疆总面积近四分之一。

  它不再是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大漠,而是桃花流水鳜鱼肥的塞外江南。在新疆,农业是一幅画,大地是画布,丰收的作物是颜料。

  水稻与水产并不是中国南方的专属,新疆广阔的水域也能润泽悠悠稻香。 上图 摄影/赖宇宁 下图/视觉中国

  科技的加持下,一场场作物的远征接踵而至:香蕉远征新疆、芒果远征新疆、红龙果远征新疆、水稻远征新疆……

  新疆农业近几年来一路高歌猛进、成绩斐然。2024年,新疆粮食单产历史上首次排名全国第一,超出全国平均线多公斤。

  新疆还承包了全国90%的棉花产量,80%的番茄产量以及50%的红枣产量。更不要说瓜果蔬菜,三天三夜也说不完:“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,叶城的石榴人人夸,库尔勒的香梨甲天下……”

  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:新疆农业正在崛起,它将成为中国的的下一个粮仓。那么,人们究竟是如何创造这样一场改天换地的奇迹呢?

  近十几年来,新疆人一直在闷声干大事,他们在把戈壁纵横的新疆爆改成渔场。2023年新疆水产品产量18.39万吨,稳居西北五省区第一。新疆水产鱼类共88种,除了白斑狗鱼、哲罗鲑、北极茴鱼这些土著鱼种,新疆的水域还引入了像虹鳟、罗非鱼等外来户。每年能创造30多亿的产值。

  塔克拉玛干,中国最大的沙漠,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,人称“死亡之海”。无尽的黄沙,在新疆炎炎烈日下肆意飞舞。

  爆改沙漠的第一要素是水,而新疆距海数千公里之遥,南侧的青藏高原雄浑的脊背阻挡印度洋的水汽,除了伊犁地区,新疆大部分区域都十分干燥,冰川和积雪的融水几乎是唯一的农业用水。

  阿尔泰山、天山、昆仑山,这些高耸的雪山孕育了2.5万平方公里的冰川,占全国40%,圣洁的白色冰川如地毯,从山顶缓缓铺到山脚。它是浇灌沙漠的隐形天然水库,也是新疆农业生命的源泉。

  冰川融水从高山上流下,在山间跳跃、激荡,最终汇聚成无数河流、湖泊。其中有中国最大的内陆河——塔里木河,以及中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。

  河流在山脚下形成冲积扇,创造出哺育西域文明的绿洲。大大小小的湖泊赋予新疆约1145万亩广阔水域,其中适合养殖水产品的水域面积高达514.8万亩,位居全国第四。新疆借此发展出了雄踞西北五省区第一的渔业。

  冬季,位于新疆福海县每年都会落下一层厚厚的雪, 乌伦古湖滋养了大半年的鱼儿,此时最是鲜美。 摄影/笑飞雪

  新疆充足的日照,滋养了水体中的藻类,藻类喂饱了浮游生物,而虾蟹以浮游生物为食,富足的生态链就此形成。鱼虾游进新疆,不仅吃得好,而且住得开。

  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,每年淡水鱼捕捞量已超过5000吨左右,湖中的渔获远飞日本、新加坡,早已名扬海外。

  亿万年前,新疆曾是一片温暖潮湿的海洋,移海造山运动让海水褪去,逐渐让新疆形成了如今壮美的地理山川。而浩瀚的“盐之海”,正是古老海洋退却后留下的足迹。

  当你驱车行驶在穿越戈壁滩的公路上,会看到公路两旁白茫茫一片,那并不是雪,而是盐碱。这些盐来自于当地的山体和土壤,一旦河水干涸或地下水大量蒸发,就会在地表留下厚厚的盐层。

  重度盐碱化的土地,无法种植任何农作物。全疆现有1.06亿亩耕地,其中9.27%是重度盐碱化耕地。

  以前人们用大水冲洗盐碱地,将土壤中过量的盐碱淋洗到沙漠中去,或是在盐碱地种植大量“吃盐植物”,例如碱蓬,它可以将土壤中多余的盐分吃掉,种植碱蓬三四年后,盐碱地能被逐步改良成正常的农田。

  新疆盐碱地的水质与海水十分接近,例如新疆天鹅湖的湖水,盐度在10%左右,pH值在8.4左右,钾钙镁含量丰富,非常适合青蟹、南美白对虾以及一些海鱼的生长。

  新疆最不缺的就是盐碱地。全国约有15亿亩盐碱地,新疆占了其中的三分之一,利用盐碱养殖海鲜,可以让这些寸草不生的土地变废为宝。

  新疆红旗农场直接将盐碱化的农田改造成鱼塘。为了调配出人工海水,当地的养殖专家还会往里水加点料,在以海水矿物质比例为参照,添加微量元素和益生菌,模拟海洋生态环境。

  如今虹鳟、红鳌龙虾、罗氏沼虾、斑节对虾、黄油蟹、珍珠贝都能在新疆的水域安家,利用新疆光照时间长的优势,新疆优质水产甚至能返销沿海城市。

  人造海水技术让海鲜不再是沿海城市的专利,让一方水土也可以养出更加丰富的物种。在新疆,这样的奇迹还有很多。南果北移、东菜西种,人们的餐桌上吃出越来越多的“新疆惊喜”,看一看新疆的农田,就会发现太多不可思议的改变。

  新疆地处干旱内陆区,降水量小,干旱。尽管新疆有着很多高山积雪和冰川,也不乏河流,但水资源依旧缺乏。面对沙漠的虎视眈眈,与不断增长的人口压力,新疆既要保护已有的绿洲,还要不断在沙漠边缘拓荒,缺水依旧是新疆农业发展的天然障碍。

  在新疆东部的吐鲁番,当地的先民在地表开挖竖井,将天山雪水引入地下暗渠,暗渠极大减少了水的蒸发。这些人工修筑的暗渠加起来有5000千米长,犹如地下长城,保护着珍贵的雪山融水。

  坎儿井是吐鲁番农业的生命线,为万亩葡萄园提供稳定水源,在沙漠的重重包围下,浇灌出一条璀璨的绿洲。两千多年历史的坎儿井至今还在发挥作用,润泽吐鲁番,种植出中国最甜的葡萄。

  人们在作物根系下铺设滴灌带,构成的纵横交错的水网,一滴滴水可以精准无误地渗透到作物根系周围,实现对水的精准控制。后来人们还将可溶性肥料加入到了滴灌带中,将水、肥、土壤与作物共同编制成一个生命网络,实现水肥一体化调控。

  但这还不够,新疆广阔而平整的土地为农业机械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。放眼大田,在北斗导航精密的指挥下,播种机、收割机、无人机,钢铁洪流般严整有序的精耕细作,农业与科技结合的梦想,终于成为了现实。

  在塔克拉玛干周围的棉田里,无人驾驶的播种机正以厘米级的精度实现24小时播种,株距误差不超过2厘米。

  到9月棉花成熟时,采棉机就开始表演它真正的技术了,它不仅能像一只钢铁巨兽把几万亩的棉花“吞进肚子”,还能贴心地将棉花打包成一个个高约2米,重达1吨的巨大棉包。

  在北斗导航的指挥下,棉花采收机正在24小时接连不断地运作, 未来工人在地里摘棉花的景象,可能越来越少。

  而在温室内形成了一个小环境,温度、湿度都能人为调控。狂风、霜冻、干旱、雨雪都被阻挡在了温室之外,在沙漠戈壁给瓜果蔬菜一个温暖的家。许多南方水果借此引种到新疆,甘蔗、百香果、香蕉、红龙果,借助新疆光照时间长的天然优势,水果的品质比本土的更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

在线客服
服务热线

24小时咨询热线:

4006666666

微信咨询
不打烊718吃瓜网
返回顶部